close

921地震園區

緣起

  88921清晨147分,台灣南投、臺中縣一帶發生芮氏規模七.三的強烈地震,造成2,321人死亡及8000多人受傷,財物損失估計約新臺幣三千億元,為臺灣百年來最大的地震災難,為提醒政府及民眾反省重視防震及救災措施,各界爰有興建地震博物館、紀念館或紀念碑之議。

 九二一地震發生後,地質學者專家前往震央地帶勘查後,建設於台中縣霧峰鄉光復國中斷層隆起災區現址規劃改建為「地震紀念博物館」,以保存地震原址,紀錄地震史實,提供社會大眾及學校有關地震教育之活教材。後經教育部於90213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訂名為「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以彰顯其紀念及教育意義。

 斷層館

展示理念 保存地震遺址的景觀,連結現址與過去的共同記憶,過真實地貌及互動式展示, 讓民眾認識地震科學知識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設施及展示地震為什麼會發生目擊車籠埔斷層台灣的斷層認識地震--地震研究工作站摧枯拉朽--車籠埔斷層所經之處光復國中現址斷層分析與地震共處斷層館保存的斷層有多重要?

大多數的斷層不會出現在地表(世界每年30萬次地震,對人類有害約800)

921地震斷層在光復國中地表錯動明顯,車籠埔斷層最大抬升量9.8公尺()世界上罕見。921地震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

 影像館

像館主要集結了昔日921地震的種種圖像以及影音資料,以人文社會與歷史紀錄的角度,真實地呈現921地震在人們心中所留下的記憶。透過有系統的展示,觀眾可以瀏覽九二一災變發生後到處斷垣殘壁、救難人員救災、各界送溫暖、重建施工,以及重建重生後等等情景。

來到影像館,曾親身經歷921地震的民眾將再度喚起昔日的記憶及感覺,而未經歷過的民眾亦可感受到地震所帶來的震撼,儘管人們已經逐漸走出921地震的陰霾,但來此一遭心中的憾動將依舊存在。  

地震工程教育館

設置於毀損校舍基地上的地震工程教育館,由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協助策劃,以實驗室為規劃概念,互動式展示結合科學演示的效果,非常適合親子互動學習與校外教學。

本館展示包括:安全的家、先進樓房減震技術、公共安全等三大主題。藉由生動的圖文介紹房舍結構的建築要點,提醒民眾如何選擇、如何建造安全的住家;動手操作的建築架構模型,可實際驗證樓房的抗震原理、減震技術及任意改變房屋結構的危險。核電廠、瓦斯輸送系統、鐵路、橋樑等能源設備與交通系統,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又攸關民眾生活及安全的重要部分,因此認識公共工程的抗震技術與應變方法顯得格外重要。此外,利用保存的毀損教室與立柱,為觀眾展示建築結構的補強工法及減震、避震的制震器及制震元件,對照著戶外保存的損毀教室,清楚地揭示校舍在地震中損毀的原因與改善策略。

透過地震工程教育館的展示,俾能增進觀眾對建築減震、避震的瞭解,並且注意自己居家及公共建築的安全,凝聚居安思危的防災觀念。

未來防災教育館

在經過斷層館、地震工程館、影像館及毀損教室區之體驗後,「未來防災教育館」是帶領觀眾建立正確防災觀念,防患於未然,寓教於樂的展館。展示包括9大主題:自然的力量、從角色認識防災、受災與救災、防災超級市場、地球活動觀測、地震觀測作業、逃生體能指數、戶外演練區以及九二一故事廳。

入口以水霧、流水及多媒體的方式,呈現自然與人為災害的景象,使觀眾感受到災害破壞的力量,亦從中學習避免災害及環境保護的知識與智慧。為了讓民眾瞭解地震受災的情境、防災與救災的相關知識,展館內以實際體驗、影音展演、感應互動等方式,介紹自救與救人的方法,以及專業救難人員的搜救工具、救災歷程。在模擬超級市場環境的「防災良品商店」中,陳列家庭應該準備的各項逃生避難用品,強調日常防災的重要性。除了具備正確的防災、救災觀念,適度的體能及敏銳的感官反應也是重要的求生關鍵,在逃生體能指數的展區中,藉由有趣的遊戲設施,讓民眾了解自己的體能指數和感官反應。

地震是地球活動的現象之一,在沒有科學觀察與研究的時期,地震的現象在世界各地都有相關的神話和傳說,其中以日本地震鯰繪最能反映震災時的社會現象。台灣在1897年建置第一部地震儀,開啟了台灣地震科學紀錄史,一座來自中央氣象局台東大武氣象觀測站,在1940年設置,使用至1988年的地震觀測室和地震儀,原貌呈現在展館內,是台灣地震科學觀測史的重要見證。

末段展示區介紹台灣造山運動造就的多樣性生態及物種,並以蕨類適應惡劣環境的強韌生命力,呼應入口劇場的精神—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同時,觀眾可以參與防災成果站的防災大考驗,以電腦遊戲選擇七種防災角色回答問題,通過考驗者即可免費拍攝大頭貼,作為紀念。

 

展館出口「希望之廊」以電動走道運送觀眾,隨著長幅園區景觀圖像,讓觀眾回味、沈澱進入園區後一路行來的見聞,從地震災難現場轉換成地震及防災教育基地,進而讓大家認識、瞭解台灣自然環境因子的力量,猶如一場大自然力量與生活體驗的洗禮。最後進入「洗禮之塔」,一座水幕及聲影變化的電梯,由地底向上竄昇,將觀眾帶上全園區的最高點,步出電梯,即可眺看全園區,遠望同樣見證921地震的九九峰。

 重建記錄館

重建紀錄館以紀錄921地震災後的重建歷程為主軸,以「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的業務分組做為展示架構,展示內容含括:重建大事紀、重建經費、大地工程、公共建設、產業振興、生活重建、民間力量的匯聚……等,呈現政府與民間共同投入的救災重建成果紀錄。

本館以數字表現出921地震救災、安置到重建的總體樣貌,集合各項重建工作的統計,提供重建過程的綜覽,說明重建工程的費用來源與金額。瞭解集合式住宅重建、山地部落遷村,以及自然復育與居民生計之間的衝突,可使民眾進一步明白重建工作所遭遇的困難與挑戰。公有建築的毀損喚醒了大眾對公共建設品質的重視,而中央、地方政府與民間慈善團體共同投入的校園重建運動,打造出一座座代表教育改革精神的美麗新校園,宛如「地動綻開的花蕊」。苗栗象鼻部落的泰雅紡織、南投中寮的手工布偶、竹山的竹藝文化園、埔里桃米生態村以及古坑華山的咖啡奇蹟……,隨著館內展示,帶領觀眾一同關懷頓失親人與家園的災民,看他們如何自立自強、凝聚社區意識,創造出社區產業與文化特色。更多的展覽內容,藉由模型、文獻資料、動態影像與重建過程中的代表性物件,為觀眾完整地呈現重建之路的點點滴滴,見證台灣人民的患難真情及生命力。

重建紀錄館的建築設計,是以現存跑道活化之意象,將跑道由外部環境延伸進入展區,以活動式的展櫃陳列重建紀錄,呼應一棒接一棒的漫長重建歷程。並且在館內設置了資訊平台,將重建成果及徵集文物數位資訊化,以互動網站方式建置,以利民眾查詢重建成果的各項資訊與數位文物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小美 的頭像
    鄭小美

    創世紀活動企劃中心

    鄭小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