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域館
台灣水域館主軸為從山到海,從台灣高山上的溪流水域開始到東岸太平洋的大洋結束。帶領遊客化身為水滴,自天空降下後,落在高山的溪流,沿著水路流動直到大海。每一個展示缸體都模擬自台灣不同的生態系。
區段分類:
入口(開場)
淡水溪流
河口
潮間帶~珊瑚礁
大洋區
保育水世界(閉幕)
內容大綱:
入口瀑布:
- 1. 模擬中部知名景點,谷關的龍谷瀑布。於枯水期時在現場拓模,再以玻璃纖維翻模重建。可惜真正的龍谷瀑布已於921地震中走位毀壞。
- 2. 在進入臺灣水域館前的引言,強調生態模擬重現。
- 3. 臺灣水域的開端,雨滴落在瀑布。
高山溪流:
- 1. 模擬大甲溪上游,七家灣溪的生態。
- 2. 特性:海拔較高,溫度較低,食物稀少,故魚的種類較少;河流湍急,為新生河道,而河道中有許多大石頭,河道狹窄,故魚的體型較小。林狀為針葉林。
- 3. 魚種:虹鱒、台灣鏟頜魚、補充櫻花鉤吻鮭。
河流中游:
- 1. 模擬高雄縣茂林鄉情人谷。
- 2. 特性:可與高山溪流做比較,溫度適中,食物豐富,故魚的種類較多;河流較平緩,河道寬廣,故魚的體型較大。林狀為闊葉林。
- 3. 魚種:鯰魚、鱸鰻、何氏棘魞、唇’魚骨’。
水庫生態:
- 1. 模擬嘉義台南交界的曾文水庫100~200公尺水深處。
- 2. 特性:人造環境,空間非常的大,水流幾乎靜止,加上食物充足,故魚體型大。依深度不同,形成不同的水層。魚種分佈於不同的水層主要會依其食性。表層水域,明亮寬廣,有豐富的浮游生物及藻類,生活在此區的魚類多沿著岩壁到表層覓食;而底層水域陰暗低溫,只有底棲掘食性及大型掠食性魚類徘徊。然而水庫的興建,會造成許多的生態傷害,如迴游性魚類的迴游路徑遭阻斷、水庫下游的水域水量不足等情況。
- 3. 魚種:青魚、草魚、黑鰱、吳郭魚、鯉魚、翹嘴紅鮊、團頭舫、泰來鯰等。
牡蠣養殖:
牡蠣養殖是台灣西岸傳統的淺海養殖漁業,牡蠣幼生為浮游生物的一種,須靠堅固的基質才能附著生長。漁民利用插竹、垂吊及平掛三種方式養殖。牡蠣為濾食性生物,依賴潮汐帶來穩定的浮游生物為食。
展示的牡蠣是人造的,不用活體的原因很多,其中兩個原因為下:一是牡蠣需要濾食大量的浮游生物,要餵飽它可不容易,二是有吃就有拉,牡蠣會排放一種叫做”擬糞”的排泄物,會使底質水質變壞,魚類及牡蠣終究會死亡。
河口生態:
- 1. 模擬淡水紅樹林之河口生態。
- 2. 特性:河口為淡水、海水交會處。屬於半鹹水。許多魚類及生物會選擇在河口繁殖,因為河口為河流及海洋交會處,食物來源豐富,又有豐富的營養鹽。然而大多數的河口幼生成長至一定程度,會到各自的故鄉,因河口的水鹽度變化大,漲潮水鹹,退潮水淡。無法長期適應的魚類便會由回故鄉。而適應鹽度變化的魚類稱為廣鹽性的魚類。
- 3. 被污染的河口:前面看到的造景是玻璃纖維所製成,而此處的都是真正的”垃圾”為何會有這些垃圾呢?河口是食物養分的匯集,但因為人為的汙染,也成了垃圾的匯集地。河口被污染對人的看起來似乎沒有直接的影響,不過可以想想看,如果每天餐桌上的魚是從這片垃圾中長大的誰敢吃呢?而這大水管也會出現在河口的生態,當然它不會排出自來水或是山泉水,而是排出工業廢水、家庭廢水等等污水。如果餐桌上的魚是每天洗澡用完的水養大的,誰敢吃呢?所以環境保護的重點也在於保護身處在這環境中的我們。
潮間帶:
- 1. 模擬龍坑生態保護區
- 2. 特性:從海水漲潮的最高點(高潮線)至退潮的最低點(低潮線),稱之為潮間帶。潮間帶,生態性特殊,因退潮後會有許多生物滯留在小水窪中。而小水窪在下一次的漲潮前會面臨含氧量降低、水溫變化大、食物不足等因素。故潮間帶的生物生命力強、耐旱、附著力高甚至有些生物,在食物不足之時,會先將自己的器官轉化為養份。
- 3. 觸摸池生物:海膽:百棘三裂海膽,口鰓海膽。海參:盪皮參、白底輻肛參、糙刺參、黑刺星海參。海星:藍指海星、呂宋棘海星、麵包海星。其它生物:海兔、班竹狗鮫、寄居蟹等。
亞潮帶:
波濤走廊:之前都是在水平面上看水中,所以都是石頭地板,現在鋪上地毯的原因是因為開始從礁岩岸走入水中的沙地,認識水中的世界,所以鋪上地毯。當然如果是夜宿在大洋池的來賓,從這邊開始就可以找找晚上想要睡在哪裡了唷,只要有鋪地毯的地方都可以鋪床睡覺。
群游:為何要群游?
1.躲避敵害:小魚群聚,遠看像是大魚,當大魚攻擊時會一哄而散,令大魚不知要攻擊誰。而體表會反光的魚種,則會不斷的游動,閃動的樣子會令掠食者無法對焦攻擊。
2.省力:群聚游泳,可較為省力。
3.易於繁衍:聚在一起,比較容易找到伴侶,增加繁殖的機會。
大洋的漂流者:水母
腔腸動物,刺絲胞動物。
配合課程:認識水母
大洋池:
- 1. 台灣東部太平洋
- 2. 硬體環境:大洋池水量100萬加侖,相當於3~4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壓克力玻璃的厚度是33.5cm厚,高度4m,長度16m;展示缸內左到右長度32m,前到後長度22m前方白沙部分至水面水深8m,後方則深11m,造價約新台幣3500萬。
- 3. 大洋的特性:空間大,水流強勁,魚種通常泳力佳,泳速快。大洋色彩單調,以藍色調為主。故魚的體色通常也較為單調,上半部(背部)通常為藍色調(或較深的顏色),下半部(腹部)通常為白色(或較淺的顏色)與環境相似,容易隱藏住自己。
- 4. 魚可分為硬骨魚以及軟骨魚兩種。
- 5. 魚種:
軟骨魚:鯊魚-鯨鯊、護士鯊。魟魚-雪花鴨嘴燕魟、叉頭燕魟、土魟、圓魟。鱝魚-吉達龍紋鲼、波口鱟頭鱝。
硬骨魚:鯖-巴鰹、黃鰭鮪。鰺:黃鱲鰺、浪人鰺、藍背鰺、大口逆溝鰺、黃金鰺。笛鯛:黑星笛鯛、白星笛鯛、隆背笛鯛、銀紋笛鯛、藍笛鯛。隆頭魚:曲紋唇魚、藍帶裂唇鯛。鮨:馬拉巴石斑,龍膽石斑。其他:印魚、虱目魚、龍占、海鱺、燕魚。
保育水世界:走完了臺灣水域館,一路從高山走到了海洋中,在最後這裡是要讓我們抬抬頭看看,不要總是低頭看其他生物,把他們放在比我們低等的位置,我們是一同在這地球上生活的物種,是平等存在的。所以在這裡特別將展示缸至於我們頭上,讓我們也用不同的角度來看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