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光山本來是一座荒山,在短短的數十年中,能夠創建成為台灣地區第一座十方叢林,其中論建築的氣派、廟宇的寬廣,佛像的雕塑,庭院的規劃,殿閣的佈置等皆與眾不同,獨樹一格。

佛光山是由五座小山所組成的,包括:

(一)第一座山是東山,此山建設包括地藏殿、大佛城、大智殿、男眾學部。

(二)第二座山供信徒朝山禮佛,包括有放生池、不二門、淨土洞窟、寶藏館、朝山會館及大雄寶殿。

(三)第三座山內容包括有寶橋、大悲殿、東方佛教學院、中國佛教學院女眾學部。

(四)第四座山是普門中學,是社會教育區。

(五)第五座山是峨嵋金頂──普賢殿、佛光精舍、大慈育幼院。

它形如蓮花瓣狀,在地利上,先天即已具備了佛國淨土的條件;在設計上,是仿效大陸四大名山而建設的,同時亦蒐集參照了世界各國佛教聖地建築之精華融合建造而成的。在意義功能設計的構想上,是期能將抽象之佛法,以具體、巧妙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淨土洞窟即是以利用天然的地形,藉著現代的雕刻、繪畫等藝術,把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情形,表現介紹給社會大眾。另一方面,在整體規劃設計的動機上,亦處處表現為他人而設想,例如:信徒遊客在參觀巡山時,走累了需要休息、喝茶,就近即有供應佛光茶的場所,讓大眾略事休息一番,又且安排法師解答有關日常生活切身等疑難問題,以佛法和大眾結緣。

佛光山各項建築均以配合發展弘法佈教、慈悲度眾為主要功能。同時亦不斷的吸取現代科技文明的菁華,以發揮現代化,多元化的社教功能。因為透過現代文明的種種產物,能夠使現代人很容易地了解佛教的道理,自然地接受佛教;另一方面復求古典宮殿藝術之美,因此兼具傳統與創新之特色,也開創了現代寺院新的風格。

佛光山,是一座集中外古今佛教文化、教育、弘法、慈善、朝聖、觀光為一體的僧信平等的道場勝地,同時又具有學校化、大眾化、國際化、福利化的性格,各項建築的出發點,處處顯示著開山大師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與精神。


大佛全長一百二十餘尺,為東南亞之最高佛像,全身呈金黃色,面向東山日出,俯瞰高屏溪,與天候相呼應,氣象萬千,各有不同景色與氣氛。大佛右手上舉,表示放大光明,猶如大海的燈塔,為黑暗的娑婆世界作導航;左手低垂呈接引之勢,猶如慈祥的母親,接引眾生到達安樂的地方。

大佛城以四百八十尊接引佛環繞著接引大佛,猶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般的肅穆。諸佛菩薩「願將雙手常垂下,撫得人心一樣平。」佛光山塑造大佛,也是本著垂慈接引的慈心悲願,今日我們登高彼處,得以瞻仰,實應緬懷德韶,飲水思源。

接引大佛蓮座的入口處迴廊牆壁上,塑有大懺悔文、毘尼經中三十五玉佛,四週均為五方佛、無量壽佛、四臂觀音、白度母、綠度母,並有飛天舞躍其間,護法金剛排列其中,神情生動,栩栩如生,如見敦煌之佛蹟。另有酷似龍門石窟之毘盧遮那佛,文殊普賢兩菩薩、迦葉阿難二尊者,大小兼揚、顯密融通、氣度恢宏,並有明鏡高懸,光光相映,恍如置身於三千大千世界中。中央須彌座下,設有「大佛法語」,為參禮者開示法語,增長慧解。

大雄寶殿建地一千零八十坪,殿高約一百尺,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等三寶佛,每尊高約二十六尺。佛前供桌以土耳其玉鑲成,殿內四周牆腳以義大利紅寶石鑲成。大殿四周供奉有一萬四千八百尊釋迦牟尼佛聖像,可供千人以上作早晚課誦或法會佛事。

大雄寶殿內的大鐘為純銅打鑄,重約三千八百公斤,直徑六.二台尺,高八.六台尺,費時二年,經過兩次的鑄煉方成。大鼓直徑五.四台尺,長六.二台尺,係全省最大的鐘鼓,莊嚴壯觀。

此外,還有兩座全世界最高的寶塔燈,安置於佛座兩邊,以示佛法的光明,遍照人寰,以智慧之燈,照破無明黑暗,為全世界帶來和平的展望。此寶塔燈每座直經六台尺,高約三十台尺,計七十二層,鑲崁有七千二百尊佛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小美 的頭像
    鄭小美

    創世紀活動企劃中心

    鄭小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