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

 

 

地理位置

 

位於計畫區之東北端,東以狹長之海岸地帶瀕臨太平洋,西側約以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五、四十七、四十八、五十六等國有林班地範圍為界,南接佳樂水遊憩區,北面以太平山及其附近之山脊、山溝為界,面積約計5800公頃

 

 

 

行政位置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為墾丁國家公園所轄,地理位置於屏東縣滿州鄉境內,佔地面積約5800公頃,為一天然熱帶季風林雨林,是國內少數僅存之低海拔原始林。

 

 

地形地勢

 

全區之地型地勢大體上以太平山、南仁山、萬里得山、出風山、滿州山、豬月勞束山間之主山脊線向東西兩面傾斜,坡度陡峻,兼備丘陵、山谷、沼潭、溪流、山坡、草原等變化多端之地型地勢。

 

 

自然資源

 

本區由於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罕見人跡,除南山路之窪地為管理處管有之南仁湖外,其餘地區均屬國有林班地,小部份地區已遭濫墾或改植人造林外,多為濃密原始林所覆蓋,其間孕育著上千種植生與各類野生動物,每年十月則有大批灰面鷲在此過境,景觀壯麗。完整之動物相及珍貴之植群,除富於學術研究價值外,並可以提供環境教育育及景觀欣賞使用,是墾丁國家公園之精華所在。 

 

 

佔地廣達五千八百多公頃之南仁山生態保護區,保留了台灣僅存的低海拔原始森林。海拔526公尺之萬里得山為本區之最高點,次高點則為479公尺高之南仁山;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之東北季風,對於南仁山區的植物生態,造成很大的影響,迎風面的植被組成,以殼斗科、茶科、冬青科和八角茴香科為主,樹型較低矮,屬於亞熱帶或溫帶常綠闊葉森。這些科的植物在台灣中北部多分佈在海拔一千公尺處,而在南仁山區則僅在海拔五百公尺以下即出現。另外,真菌類也有342種,其中擔子菌300種,子囊菌42種。
而在背風溪谷區,則以茜草科、大戟科及桑科等植物為主,具有支柱根、板根、幹生花及木質藤本等近似熱帶雨林的特徵。
根據有限之調查發現,此地區計有八十種鳥類二十四種蛇類十三種蜥蜴守宮,十二種魚類,十九種蛙類十一種哺乳類五種龜鱉1677416種昆蟲(其中鞘翅目117種、鱗翅目118種),而蝴蝶則有765種之多、溪蟹--等等,故以動物種類而言,本區為墾丁國家公園之精華所在。 

 
 

 

 

南仁湖

 

南仁山屬低海拔的丘陵地,在部分較開闊的盆地,因缺少出水口,就形成小型的湖泊或沼澤,此即所謂的南仁湖,其包括三大水域:中央水域、獨立南仁湖及入口處之宜蘭潭或稱南仁古湖,總面積約28公頃 

 

 

環境教育步道

 

由南仁山管理站為起點,至南仁湖畔,單趟路程約為4.3公里,來回共約8.6公里,光是路程就得花費2.5小時到3小時左右,對於有興趣來此環境教育的民眾,事先可得好好鍛練體力,免得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哦。 

 

 

環境教育步道

 

由南仁山管理站為起點,至南仁湖畔,單趟路程約為4.3公里,來回共約8.6公里,光是路程就得花費2.5小時到3小時左右,對於有興趣來此環境教育的民眾,事先可得好好鍛練體力,免得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哦。 

 

 

 

》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生態保護區水域鳥類生態研究(保2)

 

南仁山位於恆春半島,是台灣特殊而少有的熱帶季風林,其中鳥類繁多,每年都有大量候鳥途經停息。本研究受墾丁國家公園委託,收集該區鳥類基本資料,以為往後成立鳥類保護區經營管理之依據。自民國737月至746月在南仁水域及環湖地區,觀察及記錄鳥種及其分布,並就水鴨的行為及白鷺停棲和覓食的情形做了較深入的調查。

初步發現,南仁山鳥類計3080種,約佔台灣出現鳥種的1/5。每月平均30.9種,主要的遷移季(104)維持在30-40種間,其它時間則在30以下。候鳥38種,以雁鴨及白鷺為主,而小水鴨、牛背鷺、小白鷺等最多為優勢種。留烏則以樹鵲、小鷿鵜、五色鳥、紅嘴黑鵯等為常見。

水鴨出現的高峰在12月,多活動於AD二區淺澤中;小水鴨數量佔所有水鴨的90%以上,近400隻。其個體活動所佔的頻率依序為休息(62.0%);,理羽(21.4%),位移(I1.0%,游泳8.9%及走路2.1%),攝食(3.7%),其它如警戒、追逐、飛翔等行為皆在1%以下。其日間活動以6:007:0012:0015:00時較頻繁,其活動受人的影響頗大。

白鷺則包括牛背鷺、大、中、小白鷺4種,數量在200400間,以小白及牛背鷺為主佔9o%以上。白鷺多以南仁山為棲所,除少數(10%)亦在此覓食外,其他(90%)皆經由AC二區往北飛至南仁山以外的地區覓食,傍晚方歸,離返棲所時間與日暮及日曙時間相關,且受天候影響。人為干擾對其棲息行為影響至鉅,曾造成鷺群它遷的現象。此外,水牛,遊客對當地的影響,棲息環境維護及改善的芻議,觀賞地點及路線的建議等皆在討論之列。

 

 

 

》南仁山區水域之湖沼學和兩棲爬蟲動物之調查(保3-1)

 

經過將近一年的調查,南仁山區水域由水質和土壤因子,包括水中溶氧(D.O.),生化需氧量(B.O.D5),酸鹼度,磷酸鹽類、硝酸及亞硝酸鹽類,水中葉綠素a,底泥之磷酸鹽及有機物等因子分析的結果顯示出,它已屬於優養和受污染的水域。在這幾片水域中,以南仁山入口處的宜蘭潭水較深,優養化和污染的程度沒有那麼嚴重。有關造成優養化和污染的原因在文中曾詳細的討論,但主要受該地自然環境的限制、水草的密生、水鳥和水牛的聚集都有密不可分之關係,未來南仁山生態保護區,在經營和管理上可能面對的問題文中亦討論到。

在南仁山水域附近約兩棲類共記錄到有十四種,幾佔台灣產兩棲類的一半。其中腹斑蛙和虎皮蛙是以前國家公園調查所沒有記錄到的。金線蛙可算是水域附近數量最多的青蛙。至於爬蟲類則記錄到有二十四種。在本島排名之五大毒蛇;眼鏡蛇、百步蛇、龜殼花、雨傘節和赤尾青竹絲等都可在水域的附近發現到。又十三種蛇類中之赤背松柏根、紅斑蛇、茶斑蛇、斯文毫氏遊蛇及梭德氏遊蛇等五種對墾丁國家公園而言是新記錄種。至於蜥蜴類則有十一種,其中守宮、半葉趾虎、台灣地蜥、台灣滑蜥、印度蜓蜥和麗紋石龍子等是新增的種類。在此次調查中最重要的是半葉趾虎(Hemiphyllodactylus typus)的發現。這是台灣的新記錄種。針對此豐富的兩棲和爬蟲動物相,管理單位應有完善的管理對策。

 

 

 

》南仁山生態水域動物生態研究淡水魚類及水生無脊椎動物(保3-2) 

 

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台灣南端,各類生物資源豊富,而南仁山生態保育區更是墾丁國家公園之精華所在。區內有廣佈之水域環境,並支持著特別豐富的水生動物資源,為其他三個國家公園所不及。為了能將其水生生物資源介紹與國人認誠,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乃委託筆者等,調查南仁山區之魚類及大型無脊椎動物之種類。

依初步調查,當地擁有21種魚類,10蝦類,5種蟹類及9種螺貝類。在此玆就一年調查所得,以圖譜方式,介紹於後,以期拋磚引玉,引發各位之興趣,並進一步參與各種動物生態之研究。


雜交種吳郭魚極樂吻蝦虎魚溪鱧寬頰禿頭鯊黃鱔塘蝨魚羅漢魚鱸鰻眼斑厚唇鯊棕塘鱧曙首厚唇鯊雙帶禿頭鯊花身雞魚湯鯉大肚魚日本禿頭鯊褐吻蝦虎魚大鱗副泥鰍短鑽頭黃足笛鯛條紋沼蝦台灣沼蝦寬掌沼蝦郝氏沼蝦金神沼蝦短腕沼蝦日本沼蝦 

中國圓田螺 方形環稜螺瘤蜷 

黑螺科網蜷台灣錐實螺 扁蜷螺科台灣類扁蜷 

蜑螺科壁蜑螺棘石蜑螺 

蚌科稜蚌 

 

 

 

》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水域動物生態研究(保3-3)

 

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水域(圖一)生物資源豐富,其中水生動物可作為寄生蟲之中間宿主,於民國736月始一年期間,筆者等曾檢查此等動物體內之寄生蟲幼蟲期感染情形,以瞭解這些動物是否會給雁鴨或梅花鹿帶來寄生蟲的感染,以便訂定防範措施。檢查的動物如下:(1)水生螺及雙殼貝類共八種,包括:台灣椎實螺(圖二)、川蜷(圖三)、瘤蜷(圖四)、網蜷(圖五)、台灣類扁蜷(圖六)、圓田螺(圖七)、石田螺(圖八)及稜蚌(圖九)(2>魚類六種,包括:羅漢魚、塘蝨魚、大鱗副泥鰍、鯽魚、雜交種吳郭魚及鯉魚。蟹類五種,包括:平額毛蟹、扁蟹、石蟹、屎蟹及白蟹。還有四種蛙類,即金線蛙、澤蛙、虎皮蛙及褐樹蛙。魚類及蟹類圖片請參閱林曜松與曾晴賢(1985)之南仁山水域淡水魚類及水生無脊椎動物簡說,蛙類圖片請參閱呂光洋等(1985)之南仁山水域湖沼學及兩棲爬蟲動物之調查。

水生貝類中,自台灣椎實螺檢出台灣產牛羊肝吸蟲(圖十)之雷幼及尾幼(圖十一),感染率為3.5%。另自網蜷中檢出三種尾幼,分別為劍尾尾幼(圖十二)、有眼尾幼(圖十三)及有眼鰭尾尾幼(圖十四),感染率分別為0.52.60.5%。其他種類之螺及變殼貝類、蟹類及蛙類之檢查結果均為陰性。魚類中,自鯽魚、羅漢魚、塘蝨魚及大鱗副泥鰍均檢出兩種不知名之囊幼(圖十五),另在一隻大鱗副泥鰍的鰓中,亦檢出四個台灣異形吸蟲的囊幼(圖十六)。以囊幼實驗感染小鴨或小雞,在小腸得到少數台北異形吸蟲及台灣異形吸蟲之成蟲(圖十七及十八)。另於743~5月間,曾在南仁湖村長家檢查其所飼鴨子之小腸三付,以肉眼觀察,發現其中一隻鴨有外旋棘口吸蟲成蟲(圖十九)之感染。

故得知南仁湖一帶的動物至少有四種寄生蟲,即台灣產牛羊肝吸蟲、台北異形吸蟲、台灣異形吸蟲及外旋棘口吸蟲。其中,除牛羊肝吸蟲於重度感染可能導致宿主死亡外,一般來說並不致於對梅花鹿或雁鴨構成嚴重的傷害。以下對這四種寄生蟲的形態及生活史作一簡略之介紹:

台灣產牛羊肝吸蟲,成蟲寄生於牛、羊等反芻獸之膽管系統中,國外亦有人體寄生之病例報告。體長通常約4公分左右,呈葉片狀,身體前端呈圓錐形,其腸道有管、睪丸及卵巢均呈樹枝狀分枝。睪丸位於腹吸盤後方呈前後排列,而卵巢則在前睪丸的前方右側。蟲卵形大具卵蓋、呈橢圓形,蟲卵隨糞便排入水中,經一段時期的發育,產生的毛幼孵化而出,毛幼侵入中間宿主螺體內,經胞幼、雷幼期而產生尾幼。成熟的尾幼尾長而身體呈黑褐色,在水草及其他水中植物上形成囊幼,含此囊幼之植物被終宿主食人後,在小腸脫囊,幼蟲穿過腸壁至腹腔,再穿過肝組織進入膽管,經三、四個月發育為成蟲。幼蟲穿過組織時可能對宿主造成傷害,大量感染時可能因此導致宿主的死亡。

台北異形吸蟲及台灣異形吸蟲這兩種均為寄生於食魚性哺乳類及鳥類小腸中的小型吸蟲,生活史也雷同。含毛幼的蟲卵隨糞便排入水中,被其第一中間宿主一一蜷類食入,經胞幼、雷幼發育為尾幼,而後進入第二中間宿主--淡水魚形成囊幼,所不同的是台北異形吸蟲的囊幼主要分布在魚肉中,而台灣異形吸蟲之囊幼則主要在鰓中。囊幼被終宿主食人後,在小腸脫囊,經7--10天即可發育為成蟲。台灣異形吸蟲之成蟲大小約為0.36X0.18mm ,其特徵為口吸盤有1~2圈的棘圍繞,其囊幼亦可以看到口吸盤周圍的棘,當排泄囊在適當的位

外旋棘口吸蟲成蟲寄生於鳥類或哺乳動物的腸管,本省也曾有人體寄生的報告,事實上世界上此蟲的第一個人體寄生病例就是在本省發現的。此蟲體長7~1lmm,其特徵為口吸盤附近由37支頭棘形成一個頭冠,故名棘口吸蟲。兩個睪丸呈橢圓形或稍呈瓣狀,前後排列,卵巢則在睪丸的前方。蟲卵隨糞便排入水中發育,孵化出的毛幼侵入第一中間宿主螺類,經胞幼、雷幼之發育而產生尾幼。尾幼侵入同一隻螺或其他種類的螺、雙殼貝類、蝌蚪、魚類等形成囊幼。帶有囊幼的第二中間宿主被終宿主食人後在小腸脫囊,經過約兩週後發育為成蟲。 

 

 

 

》昆蟲的樂園-蝴蝶的故鄉(南仁山區的蝴蝶)(保3-5)

 

南仁山盛產各式各樣的昆蟲,然而其中的絕大多數種類都喜歡隱藏在環境的隱蔽處,很不容易看到。例如各種甲蟲都喜歡躲到密林中,水樓昆蟲經常深藏在水中,蛾類即要到夜晚才開始活動。因此白天進入南仁山,最引人注意的是蝴蝶及蜻蜓。在本區的生態孫中,蝴蝶確實是最優勢的一群。不但種類繁多,個體數也很多,尤其牠們在陽光普照的白天,盡情地展示出牠們美麗的翅膀活動,毫不吝嗇地讓人欣賞舞姿。使本區成為罕有的賞蝶勝地。

在南仁山生態保護區中,因最保守的估計也有七科一百五十種以上的蝴蝶,包括最大的黃裳鳳蝶到最小的台灣小灰蝶,飛行速度極高的綠斑鳳蝶及飛行速度最慢,慢得幾乎被認為在空中原地打轉的黑點粉蝶,色彩最豔麗的紅粉蝶和最陰暗的蛇目蝶應有盡有。此外還包括了世界性擬態高手的木葉蝶及笨得可以用手捕捉的大白斑蝶。真可以說無奇不有。這群蝴蝶多半屬於熱帶系種類。其中有不少種類走台灣其他地區根本沒有分佈,或難得一見的純菲律賓系統種類。使本區的蝴蝶景觀獨特得利台灣其他地方大異其趣。

貫穿生態保護區的南仁路,剛好也經過蝴蝶繁殖地中心帶。台灣其他地區的著名賞蝶地,多數是蝴蝶訪花採蜜的活動場所,而不是繁殖地。因為蝴蝶產卵,生長的場所鄱在人跡罕到的很陰蔽場所。因此只要天氣不太好,在這些賞蝶牠是根本看不到蝴蝶。當然也沒有辦法在這些地方觀察到奇妙的蝴蝶幼生代生活史了。然而南仁路貫穿繁殖地,因此不但整年可以看到蝴蝶舞姿,即使是陰雨,乃然可以找到牠們蹤跡。另一方面,只要你細心觀察尋覓,那麼不必深入叢林,就在路邊的草木上也能找到奇形怪狀的蝴蝶幼生代包括卵、幼蟲及蛹。也有可能進一步觀察到蝴蝶各種態期轉變的非常奧妙的景色。從成蝶的求偶飛行、婚前舞踏、交配、產卵、孵化、幼蟲脫皮、蛹化到羽化成蝶的一切變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小美 的頭像
    鄭小美

    創世紀活動企劃中心

    鄭小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