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貓鼻頭

 

貓鼻頭位於恆春半島的東南岬,介於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交界處,距白沙約3.5公里,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鳥瞰似女孩的百摺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稱,並與鵝鑾鼻形成台灣最南之兩端。由於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反覆乾濕,長期鹽粒結晶,砂粒鑽蝕及溶蝕等作用,因而產生崩崖,壺穴,礁柱,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極具地形教學及研究價值,使這裡成為看海觀石的好去處。貓鼻頭名稱的由來,乃因岩岸旁一塊突出的珊瑚礁岩,其外型像蹲坐的貓而得名。

 

本區海藻種類繁多﹔由於冬天適合藻類的繁殖,海岸邊處處可見到各式繁茂的藻類隨波搖曳,與蔚藍清澈的海水,五彩繽紛的熱帶魚和猙獰的珊瑚礁岩相襯極富觀賞之美。由貓鼻頭至後壁湖途中有一巨大崩岩稱為「雷打石」,鄰近的小海灘環境幽雅,為拾貝的好地點,並有世界級的灘岩地形景觀。從貓鼻頭經雷打石至後壁湖之間的海域,已劃為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特別景觀區。海水蔚藍清澈,海面下處處是瑰麗的美景,各種不同的石珊瑚、軟珊瑚覆蓋海底,各式熱帶魚、海鰻、蝦、貝類、海藻等海洋生物種類繁多,可說是臺灣沿海之冠,在世界上的其它地區亦不多見。附近的「後壁湖」是墾丁國家公園內最大的漁港,一年四個季節都可見到不同的魚獲。每當黃昏時,常可見本地民眾及旅客爭購海鮮,極為熱鬧。

 

貓鼻頭地處恆春半島西南方,隔著南灣與鵝鑾鼻遙遙相峙,與鵝鑾鼻形成臺灣最南的兩端;為恆春半島向巴士海峽延伸而出的突兀點,是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分界點。因有一從海崖上滾落的珊瑚礁岩,其外形狀若蹲仆之貓,而得名。貓鼻頭驚濤裂岸,終日不絕,位於恆春半島西南頂端,距白沙灣約3.5公里,全長5公里,寬3.5公里,為恆春半島向巴士海峽延伸而出的突兀點,其外形狀如蹲伏的貓,因而取其名為「貓鼻頭」。

 

  貓鼻頭半島地勢西高而東低,受海蝕、鹽漬及風化影響特別強烈,以隆起的珊瑚礁海岸為主,有海蝕溝、海蝕壺穴、海蝕礁柱等造就當地鬼斧神工的自然地形,也成為看海觀石的好去處。貓鼻頭位於低緯度,具有獨特的熱帶風貌,湛藍的大海更讓人心曠神怡;傍晚時刻,夕陽染紅了整個海面,景致十分狀麗,早為恆春八景之一。

 

當地海蝕作用特別強烈,因受強烈的海蝕、鹽漬及風化影響,造就當地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加上藻類眾多,宛如天然地質教室。以隆起的珊瑚礁海岸為主,有海蝕溝、海蝕壺穴、海蝕礁柱等地形,為看海觀石的好去處。

登上高處的涼亭遠望,居高臨下欣賞巴士海峽以及台灣海峽風光,更可以看到美麗的裙礁海岸地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小美 的頭像
    鄭小美

    創世紀活動企劃中心

    鄭小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