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城福安宮
車城福安宮簡介
車城福安宮位於台灣最南端屏東縣車城鄉,號稱全台灣以及東南亞最大的土地公廟。車城福安宮據說有顯赫的神威,庇祐鄉里達300年,是恆春當地的信仰中心,正殿安立的土地公像全身掛滿金牌,據說是在清朝曾受乾隆皇帝褒封並賜王冠、龍袍一襲,顯得神威十足是全省最為威風的的土地公。
車城福安宮的歷史發展
車城福安宮前身為『敬聖亭』,建於明朝永曆年間,至今已擁有相當長久的歷史,當時從泉州來台的先民因水土不服,不堪當地的瘴癘等瘟疫疾病,因此從故鄉將福德正神神像恭迎至此並且建廟奉祀;清朝乾隆53年(西元1788年)福康安率軍萬餘南下車城,先剿莊大田之後又平定林爽文之亂,福康安在此勒石紀念,又感念土地公的庇祐於是奏請乾隆皇帝御賜官服、官帽,並改廟名為福安宮。
車城福安宮的建築風格
車城福安宮廟殿是採用北方宮殿構造,為三進六層樓的建築,前殿五門配兩閣,北為啟明、南為長庚;正殿1樓挑高且裝飾的金碧輝煌,供奉著福德正神,4樓祀有觀世音、藥師佛和文書師利等菩薩像,6樓前殿供奉太歲星君,屋簷下有許多網目斗拱,加上彩繪的樑柱和龍柱更讓神殿氣勢非凡,而後殿為凌霄寶殿並供奉玉皇大帝、南北斗星君和三官大帝。
車城福安宮的特色
車城福安宮最大的特色在於金爐,這座金爐為三重簷的八角形建築、共有四層樓,有『神明點鈔機』之稱,當信眾把金紙放在金爐口時金紙就會自動飛入爐內,由於爐內有火焰形成氣旋因此空氣便會把金紙捲入,也可說是『神蹟』。
車城福安宮廟前有兩座大型石獅,其身高和長寬皆為9尺2寸,台座也有7尺8寸,是台灣數一數二的純石雕石獅,十分具有藝術與歷史的意義;此外車城福安宮廟內有許多古匾,特別是正殿左、右壁的匾額:左壁的勒時雖已字跡模糊,但是是乾隆時兩廣總督福安康平定林爽文之亂駐紮於此所留下來的碑文;而右壁上勒石則是『劉提督碑』,是紀念同治年間劉明燈解決『羅發號事件』的碑文。
神蹟傳說
有關福安宮福德正神的傳說非常得多,以下列舉數則介紹:
1. 清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年),林爽文之亂當時欽差大臣,嘉勇公福康安率領萬餘眾,駐師車城剿賊,但相峙月餘仍不能破,而官兵又因水土不服,很多人染了疾病而死去,嘉勇公到廟中向福德正神焚香禱告,請求土地公庇佑。不過幾日,官兵病竟痊癒,於是舉兵伐賊,進攻時狂風豪雨驟起,賊不能敵,終於被擒。嘉勇公感於福德正神神威庇佑,此役才得順利破賊,乃呈奏乾隆皇帝受准褒封並賜王冠一頂,龍袍一襲,並勒石乙面藉以酬神思,現今宮內還保存一當時嘉勇公平定時所留下之石碑
2. 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瑯橋十八社,原住民作亂輒擾黎民,清廷派兵討之無功,後台澎水陸掛印總兵曾元福謁神求佑。逾日清兵再次入山討之,十八社原住民皆請歸順,詢問何故令其改變心志,原住民皆說與官兵交鋒時,發現一白髯老叟,若隱若現穿在陣中,令人見而生畏,故自願請降,曾公頗為驚異,認為是福德正神顯佑,於是恭獻「穀我南彝」匾額乙面以謝神恩。
3. 光緒庚寅年(西元一八九0年),宮內大爐發爐,福德正神借童旨諭,眾村民三天內要注意。果然經過二天豪雨傾盆,山洪暴漲,狀若排山倒海,傾間偏地皆被山洪吞沒,盡成澤國,而車城位於低窪地區,且水已自東門沖入,情勢危急,居民咸感絕望之際,適時由上游漂至巨大樹木堵住東門城口,洪水遂向城兩邊外排,稍刻水盡退,而居民也得以脫困,居民皆認為是土地老爺顯靈,拯救眾民,於是更加以虔誠供奉。
除此之外,還有多則有關福德正神的神蹟傳說,也因這些神蹟傳說,使得車城的福安宮遠近聞名,來廟參拜的進香團,香客絡繹不絕,已成很多人的信仰中心。
到此一遊之四件要事
1 參觀清朝曾受乾隆皇帝褒封並賜王冠、龍袍的土地公。
2 參觀金紙會自動飄入金爐之神明數鈔機。
3 品嚐綠豆蒜 、買鴨蛋或洋蔥。
4.參觀海角七號徵選樂團的場景-車城活動中心,在車城福安宮右邊小路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