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陽明山中山樓

1965年政府為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委託名建築師修澤蘭女士規劃興建,於翌年116日完工啟用的中山樓,位於北台灣最美麗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在群山環抱之中,依山而起、依勢而建,其錯落有致、氣勢雄偉之建築外觀,巧妙結合了週遭秀麗的山景水色,渾然而天成;其莊嚴華貴、典雅細緻的內部陳設,更襯托出國家殿堂的尊榮,早已成為著名的國家地標,多年來流通最廣的百元紙鈔背面即為中山樓之圖像。

中山樓曾為前國民大會專屬議場,及歷任國家元首接待各國貴賓或舉辦國宴之重要場所,至今仍完整保留許多見證我國憲政發展及其他有關近代史事的重要場景,深具歷史意義,是非常珍貴的國家文化資產。

 

一• 興建緣起   

  民國五十四年,先總統 蔣公為紀念 國父百年誕辰暨復興中華文化,亟思興建一座具國際水準之建築物,以緬懷 國父肇建民國之艱辛及弘揚並綿延中華文化於不墬,乃由國之大老及學者專家組成籌建委員會,積極展開策劃事宜,幾經勘查、諮議,擘肌分理,終於擇定現址。蓋以陽明山位於台灣山脈之始,山勢雄偉峻拔,林木蔥蘢,氣象莊嚴,建樓於斯,益增世人對我 國父崇仰之感。 

二•艱辛歷程   

  中山樓係修澤蘭建築師親聆先總統 蔣公暨夫人之構想,精心設計而成。因樓址位於硫磺區,地熱逼人,且土質軟硬混集,石方、淤泥雜聚,加以當時建築機具簡陋,倍增工程進行之險阻,幸賴全體施工人員均能抱持對國家之一片赤膽忠誠,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大無畏精神,卒能克服艱鉅,排除萬難,自民國五十四年十月二日興工至民國五十五年十一月六日峻工,僅耗時一年一個月另四又,即完成壯闊瑰麗、名聞遐邇的「中山樓」,工期之短,創下空前紀錄。 

三• 外觀宏偉   

  中山樓佔地總面積一三、五八三平方公尺,建樓總面積一八、一二九平方公尺,樓高三十四公尺,全樓係以中國宮殿式建築藝術為藍本,依山而起、依勢而建的經典之作。樓之結構層層疊疊,屋頂舖蓋以綠色琉璃瓦,飛簷翹角有如大鵬展翼,活潑而生動,如以紅簷白牆,尤顯壯麗。

  樓之正前方廣場,矗立一座偉岸挺拔的牌樓,正面鐫刻 國父墨蹟「天下為公」,背面為「大道之行」,運筆遒逸灑脫,襯以大門前蒼松翠柏及石獅,自然形成一片肅穆寧靜氣氛。   

  牌樓背面為一斜坡綠地,而由紅磚砌成古壽字形階梯,自底層拾級而上,共百階,蘊含為紀念 國父百歲誕辰而興建之意。階梯四周,綠草如茵,花木扶疏,迎風搖曳,尤覺楚楚動人,加以鳥飛蠂舞其間,與中山樓宏偉之外觀互為輝映,相得益彰。向晚如再配以燈光,更將整座中山樓點綴得莊嚴華貴,光耀奪目,猶如一幅超凡絕俗的美麗畫面。

 四• 內部璀璨   

  樓內大小廳室繁多,限於篇幅,不及一一詳述,茲擇其犖犖大者,簡介於后,舉一反三,當可想見中山樓精美壯麗之全貌:

()一樓圓廳        

  走進絳紅色鑲古銅雀紋金花邊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者為式樣別緻、種類繁多且盞盞匠心獨具的宮燈,如噴沙、立粉製成的天花板,以及樑柱上彩繪之色澤鮮豔、變化多端的明、清兩代圖案,觀之皆高雅華麗,令激賞,再配以巨型大理石圓柱,暨地面覆以大紅色地毯,更顯得富麗堂皇。        

  圓廳正面兩壁各懸兩幅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各季之山水風景瓷畫,此為民國二十五年 蔣公五秩壽誕時,江西省民為表達祝壽之至誠所呈獻之賀禮,係屬淺絳彩瓷板畫之極品,其燒瓷彩繪技藝之精湛,難有出其右者,誠令國內外賓客嘆為觀止。另圓廳之兩側分別為會客廳及會議廳,作為接待賓客及召開小型會議之用。   

()會客廳        

  會客廳大小約一二O坪,可同時接待百位貴賓。廳內陳設之家具,分中、西兩式,廳之中央為主位,置沙發一套,專為接待貴賓之用,沙發正後,方豎仕女圖屏風一扇,為李康先生所繪,此外四壁尚懸有多位名家如曾后希、黃君璧、馬壽華、歐豪年之畫作,均為一時之選、精心之作。        

廳內之中式家具組,多為紅木、柚木或檜木精製而成,桌椅之花紋與樓內其他廳室相同,率皆以螺鈿鑲嵌而成,其圖形或為蝙蝠、或為梅花、或為蘭竹等,花式不一而足。   

()會議廳

  會議廳大小與會客廳同,應之中央置一大型橢圓形會議桌,亦可同時容納百位貴賓。廳之四周,一如會客廳,懸掛多幅名家畫作,其中值得強調者,為許九齡先生所恭繪之 國父半身畫像,其奇妙處乃為觀賞者無論立於任何角度,畫像之眼神始終注視著訪客,令人嘖嘖稱奇而津津樂道

()中華文化堂        

  中華文化堂大小約六OO坪,專供大型會議之用,原可容納一八OO人與會,民國八十六年,以原置桌椅使用年久,率多破損,不堪再用,乃招商全面更新,由於新製桌椅體積較大,可用空間相對減少,目前最多可容納一二OO人。而在此偌大空間之中,既未見一柱,亦不生回音,此為其建築設計上極富口碑之特色。   

()大餐廳        

  大餐廳顧名思義,係專供大型宴會之用,面積約六OO坪,內置餐桌二OO張,可容納二OOO位賓客同時用餐。歷任總統每於此舉行國宴,款待外國元首或各國使節。總統在每年教師節及其他重要會議,亦均於此盛宴款待與會人員。宴會時主位之後方,佈滿了奇葩異卉、假山雅石、小溪流泉,整個大餐\\\廳襯顯得花團錦簇、生氣盎然。

  餐廳東西兩壁面中央各置貼金之大型梅花一枚,直徑約達一層樓高,其中西壁面梅花之兩側,各懸有歐豪年先生所繪巨型八駿圖一幅,畫長二六五公分、寬五二O公分,圖中駿馬奔馳之雄姿,足令觀者心生豪氣干雲之感。   

()三樓圓廳        

  三樓圓廳大小約三O坪,中間置一大圓桌,配以十張梅花形矮凳;另於四周置四張小圓桌,各配以四張扇形小凳,供賓客品茗、弈棋,或談心之用。圓廳牆上分別懸掛四幅由台灣玉及珊瑚等本地特產玉石珍寶鑲製而成的牡丹、荷花、菊花與梅花圖案,以分別代表四季中之當令季節,雕工極為精細。廳外屋簷正中央懸一匾額,上嵌「中山樓」三字,係 蔣公所親題,筆力剛直,字如其人。        

步出三樓圓廳,極目達眺,紗帽山全景一覽無遺,蓊鬱的林木,枝繁葉茂;翠綠的山野,碧波蕩漾;盛開的花朵,奼紫嫣紅,剎那間猶如置身世外桃源,凡塵俗慮為之一清,萬般煩惱拋諸腦後,敞開胸懷盡情享受當下的舒暢,直讓人流連忘返,久久不忍離去。總之,中山樓之美,美不勝收,且因地處幽勝,風景絕佳,目前已成為國內外賓客競相參訪之景點,亦為政府及民間團體重要集會與活動之理想場所,我們確信中山樓已成為我國珍貴的建築藝術文化資產,且必將在台灣建築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建築師的話

  記得中山樓工地原是一座小山丘,後來又被挖得高高低低不平,兩側溪水界總不明顯,後面地平線也看不見。  

  在這七千多坪的山坡地上,要整平放樣,不是短時間可以辦到的。業主蔣中正總統很快就同意建築位置圖,使工地可以立即施工,開始基礎挖掘。當時沒有怪手一類的機械工具,全靠人工,現在想起來中山樓這樣大的建築,在十三個月不分晴雨天完工,實因業主能在我所繪的各種圖樣設計上直接指示,不藉他人轉告,而且對事的果斷迅速決定,和對建築師能力的信任,使我們在趕工上得以勇往直前,這對工程能夠如期完工是非常重要的。

  當時為著趕工,很多工程同時施工,當地樑灌混凝土施工的同時,綱架工程也在組立焊接卯合著,滿地鋒利如刀的鋼板,火紅的卯釘上下如飛的傳遞,好幾次不小心掉下來傷人,現在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室內外裝飾工作時,工人種類多達四十多種,出工量每天多達一千二百 多人次。多數工人都住在工地新完成的地下室,那年雨水持別多,下雨天照常趕工,釘模板紮鋼筋和灌混凝土都風雨無阻。工人雖穿雨衣,但是衣服務然濕透,那不是雨水而是汗水。工人在地下室烘烤衣褲是常事,那真是一段艱苦日子。

 

基地示意圖 

  開工後,基礎施工非常艱巨而不平常。一樓是容一千八百人的大禮堂,跨度從柱中心到柱中心達廿八公尺,上面還有一層容二千人的大餐廳,再上面是十四公尺高的中國式歇山屋頂,全樓高度達三十四公尺。基地下面是堅固磐石層,開工後用炸藥開挖,兩個月只炸掉一公尺左右,那時只有變更設計提高基礎。但是前一半地基,並不是堅石,而是雜亂的碎石和泥土,還有一層白色硫磺土。在建築學上最怕的就是將一棟建築物,建在不同載重力的基地上,日後將會發生裂口,更嚴重的則會倒塌,經過審慎思考,我將前面三層樓跨度小而高度正常的部份放在前段基地,並將柱子依照實際需要加長加大,使每支柱子都深入到硫磺土層以下而長短不一,最長的柱子在地面下有深達十二公尺以上。本工程特別在前後物相接處,從地樑開始就將鋼筋切斷,使前後獨立分開,中間加一道伸縮縫。卅二年來,曾經歷過無數次的颱風地震,現在查看伸縮縫,仍然完好而變化不大 ,這也證明了基礎的處理方法是成功的。

 

  為了避免硫磺土日後對建築物的傷害,每支不同深度不同大小的柱子和基礎,先將基坑以人工整理好,用熱柏油澆抹底部及四週後,再以熱柏油膠黏定製的柏油鋁箔油毛氈,將每支混凝土柱和基礎像端什節包粽子一樣,一直包到地平面止,以隔紀硫磺侵蝕而影響強度。地面下的硫磺蒸氣,在西側硫磺溪旁,用鑽探機平鑽排氣孔十九處,套入二吋圓徑膠管直達大禮堂講台下方四十五公尺左右,每支長度不一,均達到使硫磺氣能不斷的噴射出來為度,地熱因而迅速的降低下來。同時由這次的經驗,使我瞭解天然的硫磺溫泉,是在下雨時,地下水流經硫磺礦土層而產生了硫磺水和蒸氣來,倘若晴天,就沒有蒸氣了。  

 

硫磺氣排孔 

  中山樓基地因受地形限制,前面有國防研究院的圖書館,後面是高山,又是岩石山,兩邊是硫磺溪,兩溪相距約一百五十公尺。後山與前面圖書館後院,距離也只有一百五十公尺左右,兩者地面高差懸殊,達十六公尺左右,中山樓前大理石台階,與「天下為公」牌樓淨距為三十公尺。牌樓前方有一百級的壽字形台階,左右側種植花草樹木的台階步道,下面多達四萬八千立方的填土。施工時經慎重的檢討和思考,決定不做擋土牆,而採自然邊坡,百分之四十五度安息角坡度,凡台階與步道下均先打杉木樁,上面排細鋼筋一層澆灌混凝土,表面洗宜蘭石子,加紅鋼磚防滑,非常經濟,且經久耐用。三十二年來,沒有下沉,依然若新。   

 

工程全圖 

  中山樓落成迄今三十二年,國家很多重要大事以及民間、社會團體的大型活動、會議,都在這裡開會、研討、決定、完成。國家元首也在這裡每年舉行大型宴會,宴請國家貴賓,招待全國老師,擔負起國家級的重責大任。三十二年過去了,中山樓在外觀上,仍舊是綠油油的琉璃瓦,朱紅豔麗的簷衍,潔白的浮雕樑柱和牆面,使中國建築的特色閃爍在大自然景觀中相互輝映。內部的天花板、地毯、宮燈和家具仍然全都像新建時一樣優美雅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小美 的頭像
    鄭小美

    創世紀活動企劃中心

    鄭小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