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士林夜市

士林夜市歷史起源

聞名中外的士林夜市,位於捷運劍潭站附近,自大東路口與基河路口、文林路口三條道路至大南路為止,和士林菜市場後面飲食廣場攤位和商店所成的商店街,每天傍晚開始即有由各地擁來的遊客絡繹不絕,有數以萬計的遊客在夜市逛街,熱鬧非凡。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六十年代時期,士林夜市一帶地區是屬於街外,只有二、三家商店,行人稀少,與現今相比,有天壤之別,真是風水輪流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清末,此地緊臨基隆河的大南路路口,是一渡船頭。除了士林、社子所產的農產品,甚至遠自陽金公路挑來賣的新鮮魚貨,都以這個地點為交易中心外,運至艋舺、大稻埕的貨物亦在此裝載,久而久之,大南路周邊便形成市集,攤販林立。這些小販白天賣菜,晚上收攤後兼賣小吃或雜貨賺錢,於是越來越多的小販跟進,夜市範圍便越擴越大,終於形成今日的局面。

 

 早在民國四年士林市場正式啟用之前,沿街吆喝、招攬生意的新街市集就有「鬼仔市」之稱。

 

 昔日士林市場每日清晨經營大批發生意,士林近郊的農人及山區農民總在深夜不辭辛勞,擔挑農產品、水果及各種物產至山下,再用車運到士林市場或挑擔走路,趕在天亮之前抵達廟前(慈諴宮)廣場販賣,而當時即使各攤販雖然還無固定攤位,但已使用貼在竹籠及攤車上的小賣市場使用券,作為課稅用途。

 

 批發作業總在天未亮時就熱鬧展開,緊接著才是街內小賣商大展身手的好時機,早上七點左右,大東、大西兩街的肉舖已經人聲鼎沸,大南街的瓜類、花果,大北街的木柴及廟前菜、魚等民生食品也已待價而沽,一直要到每天上午十一點左右,早市結束營業,飲食攤舖緊跟著接手經營,打造士林夜市夜以繼日、繁華喧囂的歷史風華。

 

  而士林夜市的繁華,應歸功於開闢基河路和山仔腳圳加蓋,將道路連接起來,攤販雲集,商店增設,加以旅遊業者的宣傳,使夜市更加繁榮。

 

  在民國六十年時,士林警方為了整頓街上的攤販,將士林街區的攤販集中在士林菜市場後面農產品批發市場營業,但因地方偏僻,交通不便,以致生意清淡,而也影響到農民們的批發作業,為此六十一年間當時的陽明山局農會總幹事潘迺雍乃向陽明山管理局長金仲原申請,將士林菜市場後面通大東路的山仔腳圳加蓋做為農作物批發市場(目前夜市的一部份)

  民國六十五年市政府為了改善陽明戲院旁文林路一○一巷山仔腳圳的髒亂,將文林路通往大東路的大排水溝加蓋,並開闢了一條寬八公尺的道路,後來道路兩旁的民房修改為店面,並有眾多的攤販集中營業(夜市一部份)

 

事實上,早期攤位原本都以慈諴宮為中心向外發展,隨著發展版圖不斷擴張,逐漸發展成現在的夜市規模,士林夜市除了有一個以鐵皮屋搭成的「台式美食廣場」外,在通往夜市的各個巷口,也散佈著各種小吃美食,伺機擄獲民眾的脾胃。

 

 在士林夜市涵蓋區域中,陽明戲院旁狹窄的安平街,一向是銘傳大學學子下課吃冰的最好去處,老一輩的居民說,安平巷以前是空心菜園,後來淪為花街柳巷,成為士林最早的私娼寮,直到二、三十年前,台北市政府為了除去該地的惡名,特別為其命名為安平街,實為頗具深意,而這條恐怕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巷子中,兩旁店鋪以賣服飾為主、冰果店為副,情人們一旦走進這條狹窄的巷子,常被人群逼得緊擁相抱,也讓昔日花街成為浪漫的「情人巷」。

 

  民國七十六年市政府開闢了基河路也使菜市場後面的飲食攤商交通方便,生意興隆,且路旁的攤販也增多,連帶大東路、文林路一帶商店和攤位成為一個大夜市。由於士林夜市的消費對象多以學生為主,包括臨近學校如東吳大學、銘傳大學、文化大學、淡江大學、淡水工商、北士商等校,學生眾多,因此消費額趨向經濟實惠。有些學生更在市場上擺個攤位賺點學費,這也是士林夜市的特色之一。自捷運開通行駛後,士林夜市更加繁榮。

 

飲食情報

主要可分兩大部分: 一是慈誠宮對面的市場小吃;一是以陽明戲院為中心,包函安平街、大東、大南、文林路圍成的區域為精華地帶,而這兩處其實也為相通,所以規模之大,小吃、服飾店及地攤琳琅滿目,物美價廉。
主要的消費群除當地居民外還包括來此轉車的遊客及學生族群,所以消費額趨向經濟實惠,其著名的小吃有:大餅包小餅、刀削麵、蜜豆冰、豬肝湯、蚵仔煎、燒豬肉串和花樣齊全的豆花等。

 

上海生煎包
上海生煎包的人氣指數總是「HOT冠群攤」,從長長的人龍就知道了。老闆以豐富的經驗拿捏火侯和澆水的時機,所以上海生煎包的外皮特別有勁,為了符合消費者的口味,老闆改良原本只包韭菜的生煎包,將餡料改為高麗菜和香菇,成了台灣口味的上海生煎包。在陽明戲院附近的「上海生煎包」有三家,每家售價都是一顆10元,而且都有不少人排隊,只有一家最好吃,就是面對陽明戲院的左手邊那家,很多人都是不明就裡,隨便找攤生煎包就買,結果排長隊還吃不到「經典」,真不值得。
河粉煎
河粉煎就是將整塊河粉拿到鐵板上煎到外皮略為酥黃,每一塊都是老闆現場為你煎製,讓你只花二十元,就能享受貴賓般的待遇。熱呼呼的河粉煎,外脆內 Q,裡面包的是整顆香菇,和上好的赤肉,加上醬料及辣味或蒜味醬,保證讓你齒頰留香。

潤餅
潤餅這種清爽的食物只有在清明節才吃得到,平常嘴饞時怎麼辦呢?到士林夜市來吧,陽明戲院門口的潤餅捲能滿足你的慾望。餡兒料真價實,把潤餅皮撐得飽飽的,最難得的,是你有控制老闆的權力,豆芽、花生粉、黃韭菜、芋頭等讓你自由選擇,操控口味,特製出屬於自己的個人風格,而代價只要30元。

學姊冰店
「學姊冰店」這個名字是因為老闆娘是從對面的銘傳大學畢業的,稱呼學姊感覺比較親切。
25元可任選薑湯,桂圓湯或紅豆湯任一種,各種粉圓全部現煮;鹹湯圓包著肉餡,再加上油條,真是人間美味。

大餅包小餅
據說從前在慈誠宮前有一家賣大餅和一家賣小餅的店家,因為一次心血來潮的嚐試,才發明這大餅包小餅的獨特美食,而在歷經了三代的經營下,才打下士林名產響噹噹的招牌,大餅包小餅是以一張麵皮帶點咬勁的大餅,裹上香酥鬆脆的小餅,吃起來口感軟中帶硬,既爽口且不油膩,而又有各種鹹甜口味可供挑選,其滋味可比傳統的燒餅油條還更勝一籌呢!

生炒花枝
由於臺灣地處環島,所以許多的美食都與海產有關,而走進這家小吃攤,自然要來碗熱騰騰的生炒花枝了。鮮嫩多汁的花枝配上勺芡過的細稠湯汁,酸酸辣辣的味道調和的剛剛好,再加上些許蒜屑與洋蔥,讓整碗湯汁又增添了更多的香氣。除了花枝之外,還有筍塊及胡蘿蔔,而筍塊不僅早己沒有原本的苦澀,咬下去還會感覺到有鮮美的湯汁溢出,但是筍塊及胡蘿蔔卻依然保有原來可口的脆度,相信一定下了不少功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小美 的頭像
    鄭小美

    創世紀活動企劃中心

    鄭小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